为“艾”而生,爱洒天下--转自新闻媒体对太一艾灸堂创始人采访

2021-03-03 08:21

前言

4ddc6e3beb4e8b97b7fca6f72df4c1cf.jpeg

那些遗落在某个角落的记忆,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被埋藏的无影无踪。

药浴.jpg

一部采集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历代医术精华的《医宗金鉴》早已隐藏在属于它的年代,编撰这部医学巨擘的乾隆年间太医吴谦正是吴老师的祖上。遗传基因伴随着生命的孕育和繁衍,也许中医冥冥之中早已潜入吴老师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艾灸注定成了他穷极一生的目标。


_DSC5029_副本.jpg

人们似乎每天在接受命运的安排,实际上人们每天在安排着自己的命运。吴老师从小围绕着济世行医的爷爷两膝玩耍,瓦罐药灸成了他儿时最亲密的玩伴。文革时期,家中的中医药书被列为四旧范围,一炬燃尽。世代为医的吴家,也因此改行。但是,一颗火种早已深埋吴老师心中,一旦遇到适合滋养的土壤,便会生根发芽。

与“艾”结缘,喜欢就不枯燥

1994年,还在上大学的吴老师因妹妹生病结识一位天津老中医,从此深埋在他心中的那颗种子便开始发芽了。每个星期六,他都会风雨无阻的奔去老中医那里学习。这一坚持,就是大学结束。

他的妻子马静说,别人的恋爱是在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和他的恋爱是在中医药理的背诵歌里。听似是马静对吴老师的抱怨,从她眼神里看到的是对吴老师的支持与认可。或许,一个男人的魅力不在俊朗的外形,不在更多的甜言蜜语,而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真诚,一种专注执着赋予的安全感。

大学结束了,并不意味着对中医学习戛然而止。毕业成家后的吴老师拿着**份存款仅凭自己对中医的一腔热情报考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在职针灸专业。工作之余的时间,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中医书。

这一读,便是他今后一生的钻研。面对枯燥的医学知识,吴老师只是平淡的说“喜欢就不枯燥”。这短短的六个字浓缩了他对艾灸的一生热情。

因“艾”而健康
“艾”养生命


马静从事过化妆品行业,货代行业,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果敢坚毅的干劲毅然创业,自己做起了货代、培训事业。事业的繁忙,身体的透支,马静的健康受到了威胁。吴老师看到妻子饱受疾病的痛苦,心疼不已,便发挥自己平生所学,为妻子做起了艾灸。

《医宗金鉴》里提及“凡灸诸病,要持之以恒,必火足气到始能愈”。吴老师说,艾叶具有抗病毒、抗过敏、降血压、护肝利胆、镇静除热、增强免疫等功效。灸疗是利用艾绒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艾火的穿透力和辐射作用对穴位产生温热刺激,可疏通经络,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局部营养和能量,消除代谢产物,调节体液,增强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听着吴老师为我们娓娓道来艾灸,马静百听不厌其烦,非常激动说,她是吴老师艾灸的**个受益人,她也想让更多的人从艾灸这门古老的中医养生中获益。此时,办公室里弥漫着马静爽朗的笑声,在座的每一位也被她激动的情绪感染着。


针、、汤药、按摩作为中医四大自然疗法源远流长,可偏偏艾灸对于现代人显得有点陌生。吴老师说,这是因为现代人的就医方式多了,对于直灸带来的疼痛,人们选择避而远之。


吴老师潜心研究艾灸10余年,苦研《黄帝内经》、《周易》等古学著作,终于研发出独有的艾灸器具,避免了传统艾条灸烟气大,易烫伤,不易操作等不足之处;可使艾球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效物质充分达到体表,完全作用在经络穴位上,提高艾灸理疗的效果。

_DSC5029_副本.jpg

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夜的前奏,2010年春节过后,他们夫妻两个红红火火办起“太一艾灸堂”。经过吴老师改良的艾灸器具,获得消费者的一致认可,来太一艾灸堂的朋友越来越多。

“酒香不怕巷子深”,靠着朋友之间的口碑传播,越来越多的同道中人找到吴老师夫妇,表达出想要加盟太一艾灸堂的想法。截止到2015年10月份,在没有任何推广方式,仅靠口碑传播的作用下,太一艾灸堂100多家加盟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谈到这时,马静说她那时那刻是满足的,她的脸上却浮现的是失落的表情。

微信图片_20210303083356.jpg

因“艾”满天下,弘扬中华
“灸”护健康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从2015年11月份开始,为期3个多月的不断学习,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心胸是如此的狭小!


“中华文化历史漫漫五千年,得到全世界认可的文化却寥寥无几。印度有瑜伽,美国有好莱坞大片,我们呢?我们中国有什么?”


当马静听到这句话时,每一分,每一秒,那汩汩流动着的不仅是身体里的血液,“艾灸”这两个字也在她心里汹涌奔腾,一种弘扬艾灸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微信图片_20210303083413.jpg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艾灸,这种文化本身就是属于中国的,应该屹立在世界之林。吴老师研发的与时俱进的艾灸器具也是中国的,是属于国人自己的东西,我们只是对艾灸文化进行传承。


马静边说便点燃了一个艾绒丸,放在艾灸器里,“我希望艾灸能作为中国的象征,在全世界推广,让千家万户都受益。”


伴随着艾绒散发出淡淡清香,她说,人生下来就是带着使命来的,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为国家、为人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她坚定的目光里,能够感受到他们夫妻正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弘扬艾灸文化,传承中华文化,温暖自己的同时照亮这个世界。


理想和目标可以改造人、凝聚人、团结人。一个人能成多大的事情,和胸怀有极大的关系。吴老师历经5年的时间积累了5000多艾灸临床案例都将和同行一起分享,将艾灸器具在全国的艾灸店推广,让每一个热爱艾灸的人都能传承中华文化。


一个好的文化环境能使百姓都向善,变得阳光、健康。太一艾灸堂未来将为面向全国免费发放1亿个艾灸器,帮助有需要的人,让人类因“艾”而健康。听着吴老师夫妻描绘艾灸的美好愿景,心里感觉暖暖的。此时,窗外的阳光映在艾灸器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微信图片_20210303083434.jpg